一. 龍巖 (5530) 前世今生 龍巖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為「龍巖人本」 2005 年 12 月,龍巖人本(原龍巖公司法人) 買下股票上櫃營建業者大漢建設近四成股權。 2006 年 2 月,大漢建設召開臨時股東會,龍巖集團取得大漢建設五席董事 2010 年 8 月,大漢建設宣布合併持股七成五的龍巖 2011 年 3 月,龍巖人本與大漢建設合併,大漢建設為存續公司, 但以「龍巖」為合併後的公司名稱。 經過此次合併,龍巖不只從殯葬業踏入建築業, 也成為臺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殯葬業者。 龍巖創辦為「李世聰」先生 畢業於北市內湖的恕德家商 家中原本從事電子業, 但在他 33 歲時, 因緣際會下接下三芝白沙灣安樂園, 從此跨足殯葬業。 李先生的經營理念為: 〝我認為「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當生命結束時,都要能有尊嚴的好好道別。」 因此,打破既有陋習,提升生命服務品質是龍巖一直以來所秉持的初衷! 過去龍巖創下許多第一,但我們不自滿,仍有許多待提升改進的空間, 對未來生命產業發展,我們更要秉持競競業業的心、 要有更多具體行動來落實,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發展企業永續,才能傳承為百年企業〞 2017年, 李世聰在一場友人生日宴會突然中風, 隔幾年診斷出罹患腦瘤。 生病後這段期間,他就啟動二代接班, 李世聰育有一雙兒女, 目前女兒 Kelly Lee 已上線接棒 兒子則有另有自己的事業規劃 二. 龍巖 (5530) 產業地位 殯葬產業為民生必需品, 銷售業績較不受景氣影響, 人口老化及少子化趨勢亦為殯葬業挹注銷售動能。 台灣的喪葬活動是由一系列的儀式所組成, 而非單一的典禮, 如果以一般性對後事的操作方法與相關禮俗而言, 整個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也就是 1. 臨終處理、2. 入殮停柩、3. 出殯安葬以及 4. 完墳謝土。 在傳統觀念裡,多數人喜歡入土為安的土葬, 不過台灣地狹人稠,近年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之下, 很多人選擇處理較為方便的火葬, 而海葬等環保葬法也開始被大家接受。 殯葬產業經營範圍可分為兩塊, 墓園塔位商品與禮儀服務商品。 就墓園塔位商品而言, 其上游為墓園塔位營建承攬廠商; 而就禮儀服務商品而言, 禮儀服務內容中所需之各式物料供應商自然為其上游供應商。 就供應商產業觀之,存在多家經營業者, 雖有固定長期配合廠商, 但尚無獨占或寡占之情形影響殯葬產業之經營。 殯葬產業之下游為需求墓園塔位與禮儀服務之客戶。 就墓園塔位之客戶分析, 其來源除每年死亡人口, 尚有因殯葬土地費用高與火化普及率高而有遷葬福遷需求者。 為滿足此需求, 龍巖定期規劃並安裝墓園塔位商品, 每年依照規劃時程交付一定數量商品。 就禮儀服務之客戶分析, 隨著老化人口數逐漸攀升, 未來禮儀服務人 員需求必定隨之上升, 故龍巖定期招募培訓專業禮儀服務人員, 截至 112 年底已有禮儀師證照人數達 101 人 根據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之信託基金資料顯示, 截至民國 112 年底 台灣地區生前契約信託總金額為 191.6 億元, 龍巖信託總金額約為 152.2 億元, 故龍巖在已購買生前契約之市場佔有率約 79% 左右。 另外在塔位佔有率方面, 真龍殿塔位已銷售未使用數約佔 大台北 655.3 萬 (新北市、台北市) 人口數之 4%。 ![]()
三. 殯葬是個好產業嗎 我的標準只有一個: 看這個產業的「產值」能否持續成長 以「殯葬」這個產業來看 非常 positive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台灣已經連五年「生不如死」 即將進入高齡社會 而且最近不是股災嗎? 我做了正式統計 看看往生者在股市行情不好時 會不會變多 ( 阿彌陀佛 ) 結果是統計顯著的 2008 年指數大跌 46% 當年死亡人口也增加 2513 人 下一次更誇張 2011 指數跌 21.% 死亡人數暴增 7143 年 更別提新冠肺炎期間 連續兩年死亡人數暴增萬人 股市在那幾年也不太好過 ~。 以表單上的全部樣本來算 相關係數為 負 0.38 而今年至今,指數已經跌 15% 所以殯葬業後市可期 ... ( 誤 ) 今天藉目前盤勢 跟您介紹 龍巖 (5530) 學習用不同的角度想事情 是不是很有趣呢 ^ _ ^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評論已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