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的試煉
  • 首頁
  • 關於我
  • 我的著作
  • 演講行程
  • 影音課程
  • 最新文章

持有幾檔股票能賺最多?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給我們 1 個神結論

1/22/2024

 
圖片

​你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 
投資
一次手上該抱幾檔股票
是很大的學問。
可能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好問的?
夠強的、會漲的、能賺錢的 ...
1 檔就夠!
但如果你用這樣的想法在做投資,
手風順的時候,當然過得去;
一旦開始不順,
明明大盤漲翻天、其它股票嗨翻天,
你手上那1檔「自以為」夠強的股票,
不但沒漲還賠大錢,你肯定會欲哭無淚!
由於金融市場有高度不確定性,
即使是技巧最好的操盤手,
也不會只抱著一檔股票,
而會把錢分散到很多股票上,
不求「一檔就賺」,
只求「加起來 會賺」即可。
那麼一次到底該抱幾檔股票,
才是最佳選擇呢?
讓我們前從這位偉大的前輩:
靠著幫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打下基礎,
而得到 1990 年諾貝爾獎的 Markowitz 談起 ...
 
馬可維茲的投資組合理論
Markowitz 假設人是風險趨避者,
而且只關心兩件事:

1. 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
2. 投資組合的風險 ( 標準差 )
 
其中,
投資組合「期望報酬率」公式為:

圖片
​
​也就是 A 與 B 兩個證券投資權重 (WA、WB)
之線性組合。

舉例來說,
若 A 證券的期望報酬率為 10%,
B 證券的期望報酬率為 20%,
當你把錢分散投資到兩檔股票,
各持有一半,
你投資組合的期望報酬率就是 15%。

 
此外,
投資組合「標準差」公式為:
 
圖片

​投資組合標準差除了是兩種證券標準差的線性組合外,
還多了一項「相關係數」,
而這個相關係數,
其實正是績效品質的勝負所在
!

什麼是相關係數呢?
簡單來說,
它是一種衡量兩個變數「直線相關程度」的統計方法,
數值介於–1 ~ +1 之間。
假設有兩檔股票,
一檔叫國泰金,一檔叫富邦金,
由於兩檔股票都是大型金融股,
會同時受到總體經濟政策、
利率、匯率 ... 等共同因素的影響,
股價也往往會呈現亦步亦趨的走勢,
兩者相關係數高達 0.74;
意思是如果其中一檔上漲,
另一檔很可能也會上漲,
而且漲幅會差不多。
換句話說,
如果你只買兩檔股票,
卻買了兩檔相關係數很高的股票,
你這兩檔股票所建構出來的投資組合,
其「標準差」並不會比你單買一檔股票低多少。
反之,
如果有兩檔股票,
一檔叫台塑化,一檔叫統一超,
由於台塑化是做煉油的,統一超是零售業,
這兩家公司不僅不太會受到相同因素 (例如景氣好壞) 所影響
股價走勢反而還會因為一檔是景氣循環股,
另一檔是防守型類股,
在資金排擠作用的影響下,
呈現相反的走勢,
台塑化股價與統一超的相關係數達 –0.3,
也就是如果其中一檔上漲,另一檔可能會下跌,
若你同時買進兩檔走勢相反的股票,
你「投資組合」之標準差,
會降到比單買其中任一檔還低。

Markowitz 投資組合理論的卓越貢獻,
在於其用嚴謹的數理方法,
證明了「持股檔數越多」,
「就能把投資組合風險降到越低」這件事。
在最極端的情形下,
如果你把台灣所有的股票全買了,
你投資組合的風險便可降到跟大盤一樣低。
亦即,
你的投資組合,
只存在無法規避的「系統風險」,
而不存在可以透過分散投資而降低的「個股風險」

 
股票越多,不一定越好
但在實務上,
我們不會也沒有必要,
把台灣所有股票全買了,理由有二:

 
1. 如果你的持股跟大盤一樣,那就永遠贏不了大盤
2. 股票買進來,必須花時間照顧
 
雖然我們已經理解持股檔數越多,
可以把風險降到越低,
但由於買股票有很多成本,
包括:要花時間下單、要籌交割款,
以及最重要的:
買進以後要花時間去看它的營收、
財報、技術線型與籌碼 ...,
還要擔心會賠錢!

所以從實務的角度來看,
持股檔數的多寡,
不一定會像理論上說的一樣:越多越好,
而會與每個人的資金情況以及時間分配等因素,
存在一個最適抵換關係。
熟悉所有投資理論,
也兼具資料分析專長的我,
花了很多時間,
把相關理論進行了「台股實證研究」

這項研究,依據下列架構進行:
 
1. 依市值大小,依序買進由大到小的股票
2. 為簡化分析,假設持股權重為均等分配
 
前 30 大權值股之相關係數矩陣
圖片
​
我依據上表的相關係數,
以及投資組合標準差公式,
進行下列研究:

 
1. 假設只持有 2 檔股票 ( 台積電 + X ),投資組合標準差是多少?
2. 將持股檔數增加至 3 檔 ( 增加權重第 3 高的那檔 ),進行相同的計算
3. 將持股檔數一直往上增加,看看投資組合標準差,會降至多少?

最適持股檔數研究 
圖片

數據顯示,
假設只買兩檔股票,
投資組合標準差大約為大盤的 2 倍 (201%),
當持股檔數進一步增至 3 檔時,
投資組合標準差可降至大盤的 182%
( 比大盤高出 82% 的意思 ),
而當持股檔數擴增至 50檔,
投資組合標準差可降到只剩大盤的 118%。
表格有兩個很重要的結論:

 
1. 請至少持有 5 檔股票
2. 最多大概持有 25 檔股票即可

 
當我們的持股檔數,
從 2 檔、3 檔 ... 一直增加至 5 檔時,
投資組合風險可降到只比大盤高出 40%
只用了 5 檔股票,就達成這樣的成就,
算是還不錯!
雖然持股檔數越多,
就能將投資組合風險降到越低
( 若把上市公司全買了,風險就會降到跟大盤一樣低 )
但觀察上表我們發現,
當持股檔數超過 25 檔時,
投資組合風險下降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
​
圖片

​舉例來說,
若持股檔數從 25 增加至 30 檔,
風險只會從 121% 降低至 120%。
多買了 5 檔股票,增加了一堆成本,
但是風險卻只能降低 1%,
並不是很划算。

所以囉!如果你的錢很多,
想跟共同基金的操盤手法一樣,
建構一組夠分散的投資組合,

網友分享她的庫存
好強 ... 每檔都買 1 股 *_*
圖片

​股票最多買到 25 檔,
其實就已經很夠了!
但如果因為資金因素,
或覺得很麻煩、不曉得要買什麼股票,
也至少要持有 5 檔,
或是像上面網友一樣,


〝執行超強的 1 股策略〞

投資風險 ~ 才會越來越低
!

​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
圖片

​​​​​​​​《 順手「按」追蹤  ↓  以後都能收到新文章 》
​
​
​►► https://www.facebook.com/LeoChen2014
​


評論已關閉。
    圖片

    ​類別

    全部
    佛教思想
    公司介紹
    凱旋指數投資錦囊
    台指選擇權
    名詞補帖
    市場分析
    心情閒聊
    投資報表
    投資心法
    投資策略
    投資類其他
    現股當沖
    產業分析
    統計分析
    經濟分析
    莊家幫您選權證
    計量選股
    讀書心得
    財務分析


學習資源
© Virtuemind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頁
  • 關於我
  • 我的著作
  • 演講行程
  • 影音課程
  • 最新文章